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业界 >  >> 
我们老了以后,还能养得起自己吗
来源:王以文笔录      时间:2023-02-26 23:57:53

原央行行长周小川在第五届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指出“不要认为养老问题还有拖延的机会,以后再做选择会更艰难”。我看到此消息的第一反应是,这么快就有大佬给我说的话佐证了???在昨天的文章中我有表述到,如何保障我们老有所养是当下中国迅速老龄化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惊讶之余,我翻了翻周此次发表讲话的内容,关于如何保障我们的养老问题,他提了五点看法和建议,我总结了一下:


(资料图片)

第一,不要回避难题。

第二,养老问题越往后解决起来会越艰难。

第三,要标本兼治,但侧重治本。

第四,我国人口问题基础不好,养老金的研究任务和挑战巨大。

第五,我国的养老金预筹资金对于GDP总量的占比低。

我简单说说我个人对这五条的理解:

第一、我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对于全世界来说是最严重的一档,据国家统计局2022的数据,50~60岁的人群有着很大的占比,目前因为税收上来的钱多数用于现收现付,后面养老金池子可能就会打开缺口,随着退休潮的到来,缺口会越来越大,以现在的这种情况发展下去,难以回避这个问题。

第二、面对即将到来的退休潮,我们缺乏根本性经验,人口基数大、结构复杂都使得不能像很多其他问题一样摸着发达国家的经验过河,我们没有大量移民也没有很高的生育率,新生血液得不到有效的补充,只要养老金储备不足了,越往后所带来的问题只会越严重。

第三、这里引用一下周的原话“现有个人所得税还存在一定缺陷,有太大比重在不交个人所得税的范畴中”。原话说的很有技巧,一层意思仿佛是指很多人没有达到缴个税的标准,另一层意思则是某些人群的个税并不好收,这类人往往会采用各种手段避税同时又“缺乏”资产增值征税。给你们说个冷知识,其实我们每天购买的商品都会有个叫增值税的东西,但很多时候即使你要了已购商品的发票,也看不到具体税项......至于为什么?我可不知道!所以有病不治,试图吃止痛药熬过去是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的~

第四、第五点没啥好说的,差不多就字面意思。

除了上面这些,原话中还提及了两个点:

第一个点是提到了“现在给未来退休者的测算条件,跟公众的沟通,我们做的还是不够”。其实就是不能以理想性的假设映照在现实的生活中,毕竟养老金是存在群体差异(公务员、企业员工、个体户等职业身份的不同)、代际差异(有人退休了但也有人刚上岗)、理性差异(不同人对待养老金问题上的考虑会不同)的。我个人觉得想表达的意思可不止于表面,就拿“跟公众的沟通”来说,要是沟通到位了,对目前急需拉动的内部消费来说可能就会...?

另一个点就是养老金面不断扩大,由于老龄化加剧,养老金的资金池很容易产生缺口,而政府在预估这部分缺口统筹养老金不足以弥补的,在这种情况下,这个缺口会较大程度依靠个人养老金加以补充。所以去年11月份推出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就是国家为我们以后的养老多买一份保障的东西。

第二点提及了上篇文章说的“个人养老金”,那咱今天就简单讲讲,个人养老金就是用来鼓励我们多为养老做储蓄投资,目前在交社保的读者可以再开一个养老金账户,然后每个月你都可以往里面存钱进行投资,至于这部分的投资盈利,就可以作为你退休之后的收入补充,到那时候,你想怎么把这笔钱取出来就怎么取,按月、分次、一次性取都随你便。

每人每年最多可以往这个账户存12000元,至于这12000元在存的时侯是免征个税的,退休提钱时只需交3%的税,所以你们要是对个人养老金感兴趣的话,可以自行深入了解一下,未雨绸缪总是没错的。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