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欧洲政要纷纷将外交目光瞄准中国。3月末,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来华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并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成为2023年中国接待的首位欧洲领导人。法国总统马克龙已经确定了4月4日的访华行程,并邀请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一道,此访对于中法、中欧关系具有显著意义。另有媒体透露,欧盟外交与安全事务高级代表博雷利与意大利总理梅洛尼也有意启动访华行程。
在全球性挑战特别是地缘冲突、供应链挑战、粮食危机、能源危机持续延宕的背景下,欧洲领导人陆续预订飞往中国的航班,高呼“我们不可以失去中国”,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大景观,也释放出一个明确讯号——国际社会对中国怀有非常强的信心,特别是中国和欧盟作为世界两大力量,在解决全球性挑战上相互倚重。
葡萄牙总理安东尼奥·科斯塔直言不讳,“我们不想生活在一个经历了美苏两极对立之后,又在美中对抗之中四分五裂的世界。”诚如斯言,和平发展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心愿,而中国正是当今世界的最大确定性之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方面,中国持续释放和平稳定积极力量。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环境和全球安全挑战,中国坚持高举维护和平的旗帜,特别是在乌克兰危机上,中国发布的《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为解决全球安全难题提供了更系统的思路、更可行的举措,展现了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发展共同安全而非单边安全的新型安全之路。《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则重申了尊重主权、尊重各方安全关切、政治解决冲突、保障核安全等重要主张,展现了中国劝和促谈、维护欧亚大陆长久和平稳定的公正立场。
与此同时,中国不断通过穿梭外交争取各方回到和平的轨道上。比如,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的访问不仅是和平之旅、友谊之旅,也在为解决危机、争取和平做出积极贡献。中央外事工作办公室主任王毅访问欧洲四国和俄罗斯,同样也是在各方利益中间寻求谈判与政治共识的空间。作为乌克兰危机主要当事方和受害者,欧洲对中国的积极作用愈发期待,马克龙、桑切斯均表示将争取与中方的合作和支持作为其访问的重中之重。
另一方面,中国不断为欧洲和世界发展注入巨大动能。在世界经济步入激流险滩,西方国家普遍闭关自守甚至以邻为壑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复苏稳健,“重启后”所迸发出的磅礴动能和开放姿态,对全球经济的拉动作用将愈发明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5.2%,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将超过三分之一。更要看到,谋求高质量发展的中国不仅是全球最重要的消费市场,也将成为全球重要的创新、制造和产业链中心,是各国企业绕不开的首要选择。
欧盟各国今年经济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力避衰退、逆风前行仍是欧洲经济治理的主要任务。因而,进一步拥抱中国将是各国企稳复苏乃至发展提档升级的重要外部动力。正如桑切斯首相积极参加博鳌亚洲论坛,马克龙总统的访华之旅也有意访问中国经济最发达、开放程度最高的省份,迎接中国的扩大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将是欧洲国家的务实选择。
总的来说,中国贡献、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有利于维护包括中国和欧洲在内的全球各国共同利益。在聚焦双方共同利益的同时,中国和欧洲作为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和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对于如何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具有共同的强大意愿。我们应当期待中欧双方本着时代责任和人民期望,在事关人类共同命运的问题上共同增加建设性的力量。
(作者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
栏目主编:顾万全
文字编辑:卢晓川
本文作者:北京日报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下一篇:最后一页
6月20日,省委书记楼阳生宣布济郑高铁濮阳至郑州、郑州至濮阳首发旅客列车发车。(记者 董亮 蔡迅翔 摄)撇画收笔米字成形,通达八方畅
愿望达成!6月20日,济郑高铁(濮阳至郑州段)正式开通运营,河南即将成为全国米字形高铁第一省。岳云鹏老家通高铁啦,老乡欢迎常回来看看
日前,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河南省贯彻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方案的通知》(下称《方案》),公布任务清单,共涉及十个方面155项
为加快建设一县一省级开发区,推进三化三制改革,将全省开发区建成经济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按照全省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总体安排
6月16日,记者获悉,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公证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公证事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积极拓展创新
X 关闭
X 关闭
6月30日,省委书记楼阳生到河南省视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调研平台建设、服务项目、技术研发等情况。(记者 董亮 蔡迅翔 摄)6月30日,省委[+更多]
6月30日上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院项目开工仪式在郑州举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副省长何金平出席开工仪式,并共同为项目奠基。河[+更多]
免费的也许是最贵的。接到免费茶艺培训,到店就送精美礼品的卡片,近日,有好奇心的老年人走进了郑州某某斋生活艺术馆。馆内,古玩、字画、[+更多]
6月30日,省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工作专班会议在郑州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学[+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