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负春日雨和晴
■王源洪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春,什么时候来的?
人们把笨重的棉服脱下,阳雀鸟欢喜地啼叫,枯草抽出嫩芽,天空炸出滚滚春雷,满是青苔的老井涨出新水,孵化不久的小鸭子试着下水,春天到来的信号落落大方。
雨,一年四季以不同的形态投奔大地。春雨如少女,没有冬雨坚硬刺骨,不同夏雨磅礴有力,不像秋雨连绵无力,它有自己独特的形态。
酥润,是我想到描述春雨的一个恰当词语。雨滴不大,打在树叶上、玻璃上沙沙作响,随着温热的微风摆动,时而向左时而向右,最后落在土里,它们不会将土壤浇个湿烂;也不会聚集起来把黄泥冲走;它们会把寒冰夹过的土壤变得酥脆不已,如同泡发的米面一般。俗语说“一滴春雨贵如油”,这年庄稼要是没有几场春雨的洗礼,那这年的收成就难以保证了。老人们曾讲过“小孩淋雨不用怕,长成高个大又大”,小时的我深信这个传说,春天几乎没有打过雨伞,戴过斗笠。有意思的是大人们只要有雨,无论多大都会头戴斗笠,身披蓑衣,长大后才晓得这个“骗局”,就和小孩不能吃猪蹄,长大娶不到媳妇这个骗局一样离谱。
几场春雨将土地湿润后,佝偻的祖父要去教小牛耕地,为此还特意做了一副新枷柦。牛的鼻孔在年前就被细绳穿透了,这个时候已经适应了,它清楚它被穿鼻的缘由。
春天的草,泛起阵阵清香,不谙世事的小牛儿深一嘴浅一嘴地啃吃青草,完全不像它的母亲一般,每一口都吃到草根,然后慢慢咀嚼吞咽。当枷柦锁在脖子上后,小牛儿不明状况地紧张起来,不依祖父的操控,竟然想摆脱枷柦,早就备好的竹条用力抽在厚实的屁股上,牛儿吃痛后更加不安分,接着又被抽打了一下,长长的棕色牛毛上震起一股细灰。远处的牛妈看到后发出低沉的声响,好似劝说自己的孩儿不要反抗,你祖祖辈辈都没能逃过这枷柦,做牛嘛,都会经历这一关的。牛儿听进母亲的劝说,安分不少。祖父见牛儿顺从后,知道时机来了,嘴里发出吆喝“呦……呦……”,到土地边缘时,只听得“哇哇哇”几声,牛儿停止了脚步,祖父熟练地操作铁犁上的挡位将牛儿调了个头。通常教小牛儿犁地都用的最浅档,太深了小牛儿拖不动。几个来回,小牛儿嘴上已经泛起白色沫子,喘气声变得粗起来。祖父知道这个时候就应该要让它休息休息了,取下枷柦和铁犁,套在鼻子上的绳子没有解开,主要是怕它跑了,难抓回来。来时准备了粗糠,加水搅拌后就是它补充体力的点心了。趁它休息间隙,祖父也从黑黢黢的茶壶里倒上一杯浓茶,从兜里掏出香烟吞云吐雾起来。茶喝完,烟抽罢,牛儿吃得差不多了,又开始套上枷柦继续操练起来。
通常这种只抽了几竹棍就上道的牛儿是很乖巧的,不费劳力。有些人家的牛儿可就难教了,一家三口劳动力齐上阵,一人扶铁犁,一人牵绳子,还得一人在旁边把握方向,不过就算再顽皮的牛儿,在庄稼人手里,几天操练下来就会乖乖顺服。它们被枷柦锁住脖子,麻绳牵住鼻子,从落地时起它们就捆绑在土地上了。被教出来的牛儿可以担当犁地大任后,或是留下,或是被卖出,被卖出时可以耕地的价钱另算。看到枷柦落在小牛儿脖子上,吆喝声回荡在山间,小孩在田坎上争夺甜酒水,大人们佝偻身子噗噗地割着杂草,这景象从春秋战国时期传到了21世纪。
花,算是春天到来的标志。白色、粉色、红色、紫色争奇斗艳,庄稼人倒是显得不浪漫,没有人会停下脚步来赏花。在几个月之后,树上挂满果子的时候让人停步细看,和果树相处久了连哪些果子会夭折都一清二楚。
花期一般持续一个月左右,等到微风变得猛烈起来,一夜之间残花遍地,有的被吹到远处,有的被雨滴打湿后黏上黄土,过不了几日,落花就无踪影了,要不是有些幸存者,花或许没有来过。
小孩子看见花还是比较欢喜的,没有像样的花瓶,啤酒瓶、白酒瓶都是插花的不错选择。村子里的花,没有任何花语,也不含有浪漫意义,花就是花,如果要分种类,那就是梨花、桃花、李花。人们在意它们结的果多不多,甜不甜,这也许是庄稼人与生俱来的务实心理。
在城里头,不同的花有不同的含义,象征爱情的红玫瑰,象征亲情的康乃馨,还有满天星、郁金香等等,它们好像从来不会凋零,你任何时候去花店都能看到,哪怕在最严寒的冬天。城里头的花有价值,五块一支、八块一束、八十八一捧,用鲜艳的纸张进行包装,送出去就是爱情、亲情的象征;乡里的花不值钱,调皮的小孩们爬上枝头把开得最好的折下来,回家放到了绿色啤酒瓶中,三五天枯败不堪。一些果树开的花能代表什么呢?
庄稼人年纪大了都会佝偻身子,如我的祖父那般。他们这一辈子都在迎合,迎合秧苗、玉米苗、迎合该除去的杂草,迎合大块大块的黄土。和土地打几十年交道,土地在配合庄稼人,四季在配合庄稼人,寒冬时的土异常坚硬,春天来临时,断断续续的春雨,惠风和畅的春风,几天的时间就可以把泥土变得异常松软,一锄头下去把翻滚的蚯蚓也带了出来。庄稼人也没辜负土地和四季,尤其是一年之始的春,酥雨将土地湿润时,庄稼人在地里撒下种子,等到暖阳暴晒几日之后,小嫩芽出土,这年的希望开始生长。
春天,吃什么?在城里头不成问题,大棚里的蔬菜不分季节,可以吃到夏秋之际的辣椒、西红柿等等,应有尽有。至于肉,随时可以吃到新鲜的牛羊肉、海鲜产品。庄稼人的春天食材就简单得多,灶门前的板壁上挂着年前熏得又干又黑的腊肉和腊猪脚;蔬菜类选择面就少得可怜,基本上是地里有什么菜就吃什么,不过大多数都是一天三顿海椒酱炒腊肉。
还好春天时,山上野菜疯狂生长,不知道是哪些老前辈去试吃了各类野菜,让我们现在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吃,甚至有些野菜被标记上有着营养价值极高的功效。白蒿,算是所有野菜中口感较突出的,根部可入药,枝叶部分则入肚了。通常在冬季快结束,春天还未来之际,这种植物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就开始发嫩芽了,要是被人发现,就可以采摘当食物了。现在有好些人没吃过,对于祖父和父辈们而言,那东西在以前就是家常便饭,甚至当做主食吃,饮食结构发生变化了,但是它的味道和做法还是没变。采摘较干净,鲜嫩的白蒿,清水泡洗,用米打成的粗面和油加以搅拌,放在蒸锅上十几分钟,清香的味道扑鼻而来,叫人食欲大增,要是有条件的家庭,则伴以五花肉,或者排骨,那味道肯定要比之前好得多。在以前都是放在甑子里的饭面上蒸,米饭和白蒿同时摆上餐桌,小时候,我可是最中意蒸白蒿了,蒸出来的白蒿软糯清香,在嘴里慢慢咀嚼,我通常只吃白蒿都能吃三碗,而且它还能扛饿。白蒿吃得差不多时,清明菜又是另一种滋味了,虽然都是蒿类植物,做法也相差不大,但是清明菜要更加软糯一些,相比起来,我倒是更中意白蒿。
春,什么时候来的,你要是问庄稼人,他们会给从家里的电视柜里翻出年前送来的春联,戴上老花镜给你查翻立春,雨水、惊蛰、春分节气。在农村,老一辈人能识文断字的不多,但是看春联,大部分人还是略懂一二。对不干农活的而言,那就是张日历纸,对庄稼人来说,那是生产指南。春联是年前用一两块钱,一升苞谷或谷子换来的,早些年月,送春联的人进屋之前,得先唱几句吉祥话,不然就没人会买。拿到春联的第一件事先看看今年的雨水如何,要是“十龙治水、七牛耕地、六人分饼”,那今年就得注意储水了。
庄稼人的春天,要比四季的春天来得早,从雪化后就开始了,只要他们把棉衣放在田坎上,手里拿着磨得亮闪闪的刀,锄头立在地里田间时,春就已经来了。
【作者简介】王源洪,95后,贵州正安人,高中历史教师。喜欢阅读、写诗,偶有作品发表。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 遵义市文联
编辑 徐春燕
上一篇:长沙民政职院开展学生公寓工作人员消防安全培训 当前最新
下一篇:最后一页
6月20日,省委书记楼阳生宣布济郑高铁濮阳至郑州、郑州至濮阳首发旅客列车发车。(记者 董亮 蔡迅翔 摄)撇画收笔米字成形,通达八方畅
愿望达成!6月20日,济郑高铁(濮阳至郑州段)正式开通运营,河南即将成为全国米字形高铁第一省。岳云鹏老家通高铁啦,老乡欢迎常回来看看
日前,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河南省贯彻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方案的通知》(下称《方案》),公布任务清单,共涉及十个方面155项
为加快建设一县一省级开发区,推进三化三制改革,将全省开发区建成经济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按照全省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总体安排
6月16日,记者获悉,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公证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公证事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积极拓展创新
X 关闭
X 关闭
6月30日,省委书记楼阳生到河南省视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调研平台建设、服务项目、技术研发等情况。(记者 董亮 蔡迅翔 摄)6月30日,省委[+更多]
6月30日上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院项目开工仪式在郑州举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副省长何金平出席开工仪式,并共同为项目奠基。河[+更多]
免费的也许是最贵的。接到免费茶艺培训,到店就送精美礼品的卡片,近日,有好奇心的老年人走进了郑州某某斋生活艺术馆。馆内,古玩、字画、[+更多]
6月30日,省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工作专班会议在郑州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学[+更多]